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耕地保护和利用。我国耕地家底并不丰厚,人均耕地只有1.4亩左右,占世界9%的耕地要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2006年,“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并作为约束性指标。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耕地保护有诸多新亮点:第一,从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构建耕地保护制度体系。这意味着要全方面保护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不仅要保18亿亩数量,还要确保耕地质量有提升、产能有增加,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平衡。
第二,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管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高标准农田不仅在于建,还要重视建后的管护和利用,使之成为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第三,从省际横向利益补偿角度考虑耕地保护。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关键在于提高耕地保护主体的内生动力,目前实践中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比较收益偏低。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有利于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
(作者:杜焱强,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