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当前位置: 首 页 > 研究动态 > 研究报告

季中扬:以新乡贤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

发布日期:2021-04-27    作者:     来源: 新华日报思想周刊     点击:

43B69

早在2013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指出:“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不同于政治协商,它把民主协商理念拓展到了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如果能在农村地区推进协商民主,无疑有助于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但问题是,由于镇村两级没有政协机关,农村地区缺乏协商民主的组织机制,理念很难落到实处。市县政协如果能利用好新乡贤组织,落脚于乡村,也许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所谓新乡贤,主要指仍然生活在乡村的体制外能人,或关心家乡发展的在外的“成功人士”。新乡贤并非是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它只是一个荣誉性称号,国家认可这个名号,旨在用以广泛地组织、动员人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4月初,我国以“乡贤”为名在地方相关部门注册登记的新乡贤社会组织数量已达2273个,此外还有更多没有注册登记的新乡贤工作室等。

乡贤参事会、乡贤理事会、乡贤工作室等新乡贤组织除了为乡村发展提供修桥铺路、环境整治、扶贫济困等公益服务外,另一个重要职能是参与村庄公共事务、重大事务的建言献策与决策咨询工作,这其实就是基层协商民主工作。这些组织化的新乡贤实乃农村地区基层协商民主的优质主体。将这些新乡贤组织纳入基层协商民主范畴,不仅有助于在农村地区落实基层协商民主理念,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还可以体制性地赋予新乡贤参政议政的合法身份。事实上,组织化的新乡贤不仅是农村地区优质的参政议政主体,也是乡村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实践者,尤其在乡村公共事务领域,新乡贤是村“两委”与基层民众之间的沟通纽带,有着“人熟”“事熟”的“在地化”优势,可以有效化解乡村社会矛盾,促进乡村社会自治、德治与法治的“三治融合”。

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协已经开始利用新乡贤组织,积极推动农村地区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如江苏宿迁地区。自2017年以来,宿迁地区就开始由政协部门牵头开展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评选出新乡贤6000余人,在镇村两级成立了1500余个乡贤参事会。尤其从2019年7月起,宿迁地区开始在乡村试点“为民协商”工作,建立了具体可行的工作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构建了市、县、镇、村四级协商民主平台,引导新乡贤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工作。目前,宿迁在市级建立“宿迁为民协商网”,县(区)成立“为民协商”办公室,乡镇、街道、园区依托委员之家、政协联络组等设立“为民协商”议事室,在行政村依托乡贤参事会设立“为民协商”联系点,其负责人为居村的乡贤参事会会长或居村的政协委员,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互通,有效地组织了新乡贤“为民协商”。仅2019年11月以来,宿迁市四级“为民协商”平台组织集中性协商活动1800余次,梳理意见建议近5000条。二是建立了合理的新乡贤参与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运作机制,总结了切实可行的“365”工作法。所谓“3”是指协商前期的群众出题、乡贤荐题、组织定题,“6”是指协商中期的定时、即时、会议、现场、线上、线下多种协商形式,“5”是指协商后期的政策宣传、意见征求、解决措施、跟踪落实和结果反馈5个工作步骤。三是对民众生活中的“大事”和“难题”开展专项工作。如在2019年期间,宿迁依托新乡贤组织,选聘5130名新乡贤担任义务护水员,对6491面“五小水体”进行管护整治,有效地推进了乡村环境治理。

政协机关具有组织协商民主的经验,新乡贤组织有着协商民主的内在需求,“宿迁经验”说明了政协机关基于新乡贤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具有可行性。由于理念与实践都尚处于探索阶段,有些原则必须明确坚持,有些举措可以鼓励大胆探索。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尤其要理顺新乡贤组织与村“两委”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新乡贤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工作不能“越位”。为此,宿迁市政协就明确提出,“为民协商”应当在镇党委、“村党支”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开展,必须遵守党的有关政策。其次,对协商内容要指导、选择,要紧扣民生问题,重点关注村庄的经济发展、医疗卫生、养老保障、文教事业、环境整治和社会秩序等乡民普遍诉求的问题。此外,对新乡贤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工作中面临的”身份界定”难题,可以大胆探索解决之道。可以尝试在镇村两级探索设立基层民主协商委员制度,给予新乡贤担任基层民主协商委员的政治身份,从而激励新乡贤积极参与基层协商民主。

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与人才振兴,而新乡贤组织可以有效地将乡村体制外能人组织起来,落实好乡村的组织振兴与人才振兴工作。作为新生事物,各地新乡贤组织的归口领导部门并不一致,大多是宣传部门或统战部门,极少如宿迁是政协部门。相比较而言,政协部门及其协商民主理念,更合乎新乡贤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本义。就此而言,“宿迁经验”值得深入研究、总结与推广。

(作者为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