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加强农村土地使用规划,挖掘农村建设用地空间潜力。美丽乡村需要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文化场馆、旅游景点和环境卫生设施,这就需要一定的建设用地作为保障。要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用地不足问题,一是要加强区域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的顶层设计,将美丽乡村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建设用地指标中,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提供一定的用地配套指标。二是挖掘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对于长期闲置、废弃不用的学校、村委会和仓库等加以开发利用;三是鼓励农业转移人口有偿退出宅基地,通过复垦获得土地指标,用于农村社区建设。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模式。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内容涉及到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属于农村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决定了政府财政资金应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居主导地位。要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带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投入。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农村社区基金会,由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社会组织、社区企业、社区精英共同发起成立社区基金,根据农村社区的需求,制定社区建设计划。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待遇。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具备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强的干部队伍,为此,一是要加强专业培训,建议以县市委单位,对农村干部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农业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社区管理和社会治理等。二是提高村干部待遇。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较低,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不少村干部流失。因此,建议制定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将农村干部的薪资待遇与工作的完成度挂钩,对优秀者给予物质补偿和精神奖励。三是提高村干部退休后的待遇,缩小村干部与事业编制人员退休工资的差距,解决村干部退休后的生活保障。
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村居民参与意识和责任担当。农民居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受益主体,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主体。为提高农村居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通过利用抖音小视频、地方性戏曲等新媒体软件和传统知识传播形式,向农村居民宣传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增强农村居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打造特色文体团队,举办特色文体大赛,建立文化示范长廊,宣传社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增强农村居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三是建立志愿服务制度,对积极参加农村公益服务的志愿者实行积分奖励制度,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作者为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