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2023年8月,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实施《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并明确提出,力争到203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更高、走在前列”。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保障是人才。具体而言,需突出聚焦新质生产力、聚焦农民和土地关系制度创新、聚焦人的现代化,不断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并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
聚焦新质生产力形成,强化农业科技源头供给
江苏农业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70余家、居全国第二位;在农业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诸多领域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当前,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2%,高于全国平均近1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科技供给尚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针对农业科技供给不足问题,亟须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源头供给。第一,要强化农业科技基础研究。江苏作为农业科技实力强省,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要引导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对农业基础研究的前瞻性和引领性探索,引导和资助科技创新团队,围绕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重点攻关、持续研究,实现更多原始创新。第二,要加快农业新品种的研发。江苏作为种业大省,要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为生物育种技术插上翅膀;要建设先进的数字化种质资源、基因资源平台,夯实种质资源基础;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种业整体规模,着力构建精准高效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具有重大突破性品种。第三,要加快农业新工具、新产品研发应用。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个重要趋势,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疫病防控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江苏要紧跟新一轮世界农业科技革命浪潮,以绿色、集约、高效为引领,加快农业新工具、新产品研发应用,实现技术新突破,促进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
聚焦农民和土地关系制度创新,释放农村改革强大动能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围绕农村产权制度、农业经营机制、农村金融制度、农村治理制度等领域开展改革试验,书写了出彩的改革试验答卷。当前,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持续巩固完善,乡村资源要素有效激活,一些长期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得到破除。然而,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用创新思维和超常规的改革举措寻求进一步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办法。
深化农村改革,核心是调整优化农村生产关系,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现阶段需重点抓好几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优化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加快建立健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使用制度:一方面要进一步“赋权放活、活权增收”,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推动土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让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要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农房改善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待,要配套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带动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运行方式的调整和转变。第二,要解决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理的建设用地需求。要统筹土地规划,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特别是中央厨房、预制菜、方便食品等主食加工企业建设用地以及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要完善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不断创新供地方式与利益联结机制。第三,要尽快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苏北、苏中农业大县成就了江苏省引以为豪的农业大省地位。然而,从历年统计数据看,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长期面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地方财政收入低等问题。要抓紧研究制定粮食生产大县利益补偿办法,综合考虑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和地方财政收入水平。
聚焦人的现代化水平提升,提供农业强省建设的人才保障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既要推进“物”的现代化,又要推进“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大幅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人来完成。推进人的现代化,一方面要着力培养新时代“新农人”,另一方面要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三农”干部队伍。第一,要建立吸引年轻人从事农业的政策机制。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要吸引“80后”“90后”乃至“00后”年轻人从事现代农业。需要建立针对性的专门政策机制,吸引涉农大学生创业创新,并加入到乡村产业振兴“头雁”行列,为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第二,要提升农业劳动者数字化技能。数字技术是农业变革与升级的源泉,具备数字素养的农业劳动者是数字时代创造农产品价值的基本条件。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拓展数字农业应用场景。第三,要全面提升农村人口文明程度。新时代的农民既要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要具有现代化的文明素养,要将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精华与新时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农村人口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要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更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创造精神,激励农民用勤劳双手建设幸福家园、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应瑞瑶,江苏农业现代化研究基地首席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课题“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项目编号23SSL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