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可以分解为“富裕”和“共同”两个词。“富裕”就是使全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体现为人民群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富足;“共同”就是全体,而不是少数或者部分,体现为合理控制和不断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差距,反映了社会财富占有情况。因此,为了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发展向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促进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
从构成要素看,农业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聚焦增加农民收入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着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因此,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可以概括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融等。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内涵一致。这也说明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衡量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果的重要标准和行动指引。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乡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乡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征程上,要多视角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明确其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要素双向流动与农民权益保障
长久以来,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以及“重城轻乡”的发展政策,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小农权益损害严重。二元体制下,城市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受市场机制自发引导,农村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源源不断流向城市,却很少向农村回流,造成农村发展动力和资源不足。并且,在二元结构下,国家忽视了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民在公共物品和社会福利等社会资源的分配中处于劣势。
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考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施路径的核心应把发展要素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转变为以保障农民权益为重要前提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在要素双向流动方面,要实行城乡开放,畅通城乡人口、资金和技术流动渠道,加快推动城市资本、人才、技术下乡,构建城乡要素双向平等、合理流动的新格局。此外,在构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进程中,应当协同推进财税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等配套性改革,完善留在农村农民与进城农民的相关权益保障制度。一方面要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另一方面构建择业自由,城乡居民同工同酬、同城同权的劳动力市场,缩小城乡间劳动生产率差异。
农业生产转型与粮食安全保障
鉴于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且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客观现实,发展土地和水资源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相对来说具有较低的优势。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发展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和增速较快的特色高效农业是必然选择。然而,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石,必须保障粮食尤其是口粮安全。因此,中国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特色高效农业,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一大挑战。
由于人地矛盾突出,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必须培育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粮食生产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并且,政府应该进一步夯实“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和种粮收益保障体制机制,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增收和粮食安全。由于特色高效农业的附加值比较高,应该鼓励那些没有土地流转的小农户,通过提高土地、资本和技术的集约经营水平与延伸特色农产品的价值链来实现收入的持续增长,以此来实现共同富裕。
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保障
就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而言,集体所有制较好地融合了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实现了“集体强”和“农民富”的有机统一,在制度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破解当前城乡差距、要素供给短缺、农业低效率等困境,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是从总体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和运行模式尚不成熟,各地农民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和疑虑,一些能够支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市场要素、体制要素、观念要素等还远未具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很大。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单个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农民利益联合体,有助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有效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需要深化对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因地制宜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要围绕农村集体经济从“共有”走向“共富”“共享”的发展思路,在政策扶持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纽带,让农民共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周力,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经济管理管理学院教授; 张凡,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青年研究员)
文章来源: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