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的全面实施,农村社区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农村社区环境问题的累积性与复杂性,仍需科学选择可行路径,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
优化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社区环境建设资金筹措机制,不断健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财政性投入机制,完善财政资金的层级落实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健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金融机构政策支持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等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社区污染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不断优化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有效对接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构建运营补偿机制、保障社会资本对于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投资的回报率,从而有效提升其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资金多元化管理机制,持续优化农村社区环境建设资金统筹整合机制,支持县(市、区)人民政府整合相关资金,实行捆绑使用,调动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绿色科技支撑机制。推广应用绿色科技成果,完善产学研结合体系,加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协同效应,建立集绿色技术研发、集成应用和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绿色技术产业链,提高生产、教育和研究的一体化水平。
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先后顺序以及技术选择需要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一方面,需要明确各个地区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综合评估各个地区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水平等,因地制宜确定主要任务、建设重点。另一方面,应根据区域情况确定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技术方案。各地区科技管理部门要选用和研发适宜当地的技术、模式和方案,并积极宣传推广,推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技术创新和应用。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日常清洁行动,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其与农村社区环境规划、苏北地区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同步,持续优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的综合效果,逐步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大力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生态航道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持续加强航道疏浚、水系衔接、生态恢复和航道管理。进一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合理建设农村公共厕所;对使用较长年限后自然损坏及建造不达标而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池体,应由政府进行修复与重建。
有效发挥农村居民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村居民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感,建立起农村居民对改善农村社区环境的信任感,提高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规范性。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让农村居民成为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并积极参与农村社区环境建设行动的全过程。不但能够保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还可以确保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原文刊载于2022年6月25日《农民日报》第005版:三农论坛
审核: 俞建飞
校对: 赵士海
编辑: 李佳玉 徐亚希